6 月 29 日晚,盐城奥体中心的灯光照亮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简称 “苏超”)第五轮的赛场。中国女足前主帅水庆霞身着休闲装坐在看台上,目光紧紧追随着球场上奔跑的身影。当盐城队以 2-0 锁定胜局时,她起身鼓掌,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:“苏超你最棒!盐城队这一场踢得特别好!”
一、足球的本质:从职业殿堂到全民舞台
作为中国女足 “黄金一代” 的代表人物,水庆霞的足球生涯始终与 “参与” 二字紧密相连。球员时代她从上海基层球队起步,教练生涯又带领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夺冠,深知足球的生命力源于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现场观战苏超时,她直言:“足球不是少数人的竞技游戏,而是所有人都能参与的运动。这点苏超做得很好。”
苏超的独特设计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。这项由江苏省 13 个地级市组队参与的联赛,每支球队仅允许注册 3 名现役职业球员,其余 516 名队员来自教师、学生、快递员、程序员等各行各业。盐城队 25 岁的前锋李明,本职工作是汽车维修技师,每周训练三次,凭借业余时间的刻苦打磨成为球队主力。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:“穿上盐城队的队服,我代表的就是整座城市。这种荣誉感让我浑身充满力量。”

二、现象级赛事的诞生:从草根狂欢到城市共鸣
苏超的火爆远超预期。第三轮徐州对阵宿迁的 “楚汉争霸” 吸引了 2.2 万名观众,第四轮淮安主场更是涌入 2.6 万名球迷,场均观赛人数超过中甲联赛。社交媒体上,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“盐水鸭 VS 水蜜桃” 等玩梗话题播放量超 8 亿,甚至盖过同期的欧冠决赛。
这种现象级热度背后,是苏超对足球文化的重新解构。不同于职业联赛的精英化路径,苏超通过 “限制职业球员 + 开放业余参与” 的设计,创造了一个介于职业与业余之间的 “过渡带”。在这里,观众既能看到职业球员的精湛技术,也能看到普通人在球场上的拼搏与坚持。常州队 16 岁的高中生王浩,在对阵扬州队时打入关键进球后,激动地与队友相拥而泣:“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!”
三、苏超的启示:当足球回归生活本身
水庆霞在赛后与球员交流时反复强调:“足球的魅力在于参与,胜负只是过程,快乐才是目的。” 这种理念与苏超的办赛宗旨不谋而合。联赛不仅在赛场上设置 “对手球迷优待区”,还推出 “球票即城市体验券” 政策 —— 持南京队球票可在夫子庙享受餐饮折扣,持常州队球票可免费游览中华恐龙园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青训体系的重构。常州建立的 “社区球场 — 市联赛 — 职业梯队” 通道,让更多青少年看到了足球梦想的可能性。尤文图斯南京足球学院的 700 余名学员中,已有 4 人入选苏超球队。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湾表示:“苏超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起点。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,打通足球人才培养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
四、未来的想象:从散装江苏到中国足球新范式
当水庆霞在盐城奥体中心为苏超点赞时,她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中国足球的另一种可能。在职业联赛陷入 “金元漩涡”、国家队屡战屡败的当下,苏超用 516 个普通人的故事证明:足球的根基在民间,在每一个热爱它的人脚下。
正如水庆霞在接受采访时所说:“足球需要专业的训练和高水平的竞技,但更需要让更多人感受到它kaiyun中国的快乐。苏超做到了这一点,我相信它会成为中国足球改革的重要参考。” 从盐城的草根球员到全省 18 万现场观众,从文旅消费的乘数效应到青训体系的悄然革新,苏超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而这一切,都始于那句朴素的真理 —— 足球本身是参与,这点苏超功不可没。